首页

国产美脚免费专区

时间:2025-05-29 19:32:05 作者:中国选手时隔12年再夺田径亚锦赛女子百米冠军 浏览量:78365

  中国选手时隔12年再夺田径亚锦赛女子百米冠军

  广东名将梁小静,亚洲女飞人

  5月28日,2025年亚洲田径锦标赛在韩国龟尾迎来第二个比赛日的争夺,在女子100米决赛中,广东短跑名将梁小静以11秒37的成绩夺冠,这是中国军团自2013年印度浦那亚锦赛韦永丽夺冠以来,时隔12年再度夺得亚锦赛女子百米“飞人大战”冠军。本场比赛,亚军新加坡选手和季军越南选手的成绩分别为11秒41和11秒54。女子100米亚洲纪录是中国女子短跑名将李雪梅在1997年创造的10秒79。

  全运之年,28岁的梁小静迎来状态爆发期,她在今年已收获国内两站室内赛60米桂冠,又在南京室内田径锦标赛三刷PB(个人最佳成绩),职业生涯首次、中国选手时隔24年再次晋级室内世锦赛女子60米决赛,并以7秒14的成绩刷新中国选手在世锦赛的最佳成绩。4月的肇庆田径室外大奖赛,“小不点”在超风速的情况下跑出11秒03的成绩轻松夺魁。

  在5月份的广州世界田联接力赛上,信心满满的梁小静在女子4×100米接力预赛中,在与葛曼棋的三四棒交接时意外摔倒,最终因伤缺席第二轮资格赛,好在替补其出场的朱俊颖不负众望,最终中国女子接力队如愿挺进东京世锦赛,时隔4年重返世界顶级大赛。

  本次亚洲田径锦标赛,是梁小静伤愈后的首次亮相,她在百米“飞人大战”以两枪完美撞线宣告满血归来。在27日的女子100米预赛中,梁小静在顺风每秒0.9米的风速下以11秒22排名总成绩第一,顺利进入决赛,创造常规风速下今年亚洲女子百米最佳成绩。“整体竞技状态还是在这里的,伤病都是旧伤,对我来说影响并不大。”梁小静在跑完第一枪后说。

  决赛上,梁小静将自己起跑出色的特点发挥到极致,鸣枪后即一马当先,后半程将领跑优势进一步扩大,最终以11秒37的成绩加冕亚洲百米“王后”。对于这块金牌,梁小静在赛后表现得异常平静,“赛前热身25分钟后下起了暴雨,紧跟着是冰雹,导致准备活动做得不是很充分,但我一直在充分调动自己的状态,感觉风很大,节奏有点乱,最后冲刺重心过于向前险些再次摔倒。上一届亚锦赛失误了,对于我来说这个冠军就是一个起步”。

  尽管此前在2023年亚洲田径锦标赛和杭州亚运会上均斩获女子4×100米接力冠军,但在女子100米单项上,这是梁小静职业生涯分量很重的一块金牌,也是继2014年夺得南京青奥会女子100米冠军后,她在国际舞台百米赛道上的重大突破。

  2025年以来,梁小静在亚洲和国内赛场女子短跑单项上表现炸裂、横扫千军,迎来状态的又一个巅峰期。目前,梁小静已成为广东女子短跑的“大姐大”,她在百米跑道上的锲而不舍和努力拼搏,感染着广东田径的每一个人,也势必提振广东军团备战全运会的信心。只要保持稳定的状态和控制好伤情,梁小静将是十五运会女子百米“飞人大战”冠军的最有力争夺者。羊城晚报记者 柴智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国产载人飞艇AS700完成首次低空旅游演示飞行

郑州市民 孟小焕:填写我本次生育的一个基本信息,需要上传诊断证明或病历资料,然后上传身份证、发票,还有医疗费用明细,然后点击保存,这笔费用大概一周就到我的账户上了。

中蒙最大陆路口岸8月以来每日有上万人往返

ATP250成都网球公开赛也拉开了职业网球“中国赛季”的序幕。“‘中国赛季’很长,几乎有一个月的时间,接下来还有上海和北京的比赛需要准备。”穆塞蒂说,他现在对在草地上打比赛更加自信,目标将是进入世界前十,并争取打进都灵年终总决赛。

5100多万名参保人员看病报销更方便

河南才港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产业服务事业部副总监 范小波:自8月份招聘以来,累计目前入职7000余人。目前这一批招聘还是以普工为主。同时,我们会根据各个车间的岗位不同,会释放一批技工岗位。

中职教研短板如何补齐?广东这份文件开创先河

达尔首先请王毅转达巴基斯坦领导人对习近平主席、李强总理的诚挚问候。达尔表示,巴中政治互信牢固,有着朋友加兄弟的深厚情谊。对华关系是巴对外政策的基石。巴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,在所有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毫不犹豫地坚定支持中方。期待进一步深化巴中各领域务实合作,与中方共同推进中巴经济走廊“升级版”建设,加强产业、矿业、能源、信息技术、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,不断丰富巴中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。达尔表示,巴方向“3.26”达苏恐袭事件中遇难的中方人员再次表示深切哀悼。巴方将尽速彻查,坚决将事件的策划者、资助者、施暴者绳之以法,坚决打击暴恐势力,全力保障中国在巴人员和机构安全。巴方坚定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和三大全球倡议,愿同中方在多边机构中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,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。

在自主探索城市高质量发展道路同时,中国也积极分享城市发展经验,同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智慧交通、建筑节能、绿色低碳等领域合作,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。我们支持联合国人居署设立“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(上海奖)”,打造全球城市监测框架——上海应用指数等公共产品,助力各国提升城市治理效能,共享可持续发展成果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